宗教信仰辯

宗教與信仰,世人往往混為一談。有人問曰:汝何信仰?彼以為答案不外乎耶教,佛教,伊斯蘭或其他宗教或無神論等。實則彼之問題乃為汝何宗教,非汝何信仰也。夫信仰者,一人判斷是非之準繩,生活之準則,行動之依據,精神之寄託。宗教者,則只在乎某神之存在與否。故信仰為大,宗教為小,信仰為廣,宗教為狹。舉例說,吾相信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,若然不報,時辰未到。此為吾之信仰,絲毫與宗教無干。因果循環,報應不爽。某人造之惡果必由某人承擔,此不需神之力量而所能為。又例,先外祖父常告誡余曰,寧要汝等人,莫要人等汝。余常銘記於心,故赴會之時,絕少遲到。此則吾之生活準繩,非特要一個神存在,然後吾方可準時。
故宗教與信仰實為兩者。有宗教者必有信仰,有信仰者則不必有宗教。洋人常以為中國人無神論,故無信仰。其實中國文化雖從未衍生出一宗教,但其衍生之信仰,則足為天下先。如孟子曰,窮則獨善其身,達則兼善天下。此為歷代中國學者之嚮往。故范仲淹云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,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。耶教則只希望各人能仰賴天主,修身為善,以求死後不落入地獄。相比之下,中國人之信仰豈不比任何之宗教信仰為強?可惜余並非國學大師,不能再作深論。然凡對中國文化稍有認識之人,皆不至於信奉宗教者,則為吾之深信也。惜乎今國學衰微,能稍微了解中國文化者,鮮矣。